【日本 美術新聞社 報導】2025/3/5

台湾発「e筆」、高まる期待 
張氏個展て座談会熱気
本社、日本版開発に協力

中文翻譯
起於台灣的”e 最高期待
書寫學習的大援軍

e 筆座談會上熱烈討論、本社將協力開發日本版

臺灣書法界的第一人者張炳煌,以其在日台文化交流方面的貢獻而在前年獲得了日本 外務大臣表彰。他在東京的首次大型展覽 傳統與變革/e 筆書畫·張炳煌的書法2 13 日至 3 14 日在東京虎之門的臺灣文化中心舉行。在展覽期間的 2 28 日, 展覽現場舉辦了一場以傳統與變革為主題的座談會,作者在會上提出了“e 和當今 席捲時代的“AI”將如何影響歷史和傳統支撐的書法文化與藝術,以及我們應如何應對 這些變革的問題,展開了熱烈的討論。

座談會一開始,張炳煌先生介紹了他花費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研究和開發的“e 已 經逐漸達到實用水準,並在臺灣及大陸的書畫領域和學校教育中取得了顯著成果。他 通過視頻和 PPT 在會場螢幕上進行了詳細解說。對此,現場觀眾基於在座談會前在“e 筆體驗區的親身體驗,提出了深入的問題和意見。

在此過程中,作為主辦方顧問發言的本社代表萱原表示:“我從最初就密切關注張先生 的‘e 研究開發,近年來從數位 e 智慧 e 的進化,特別是蘋果 iOS iPad 終端和安卓終端的平板和觸控筆變得非常易用,其實用性已經達到了實用水準。我對 此高度評價。他還補充道:“但我想確認的一點是,近年在美國備受關注的埃隆·馬斯 克所提倡的第一原理思維,即無論世界如何變化複雜,都不能失去第一原理。應用 到書法上,書法的第一原理就是書法從始至終是人用手寫字的行為。我們在面對‘e ‘AI’時,也必須將這一原理傳承給下一代。

對此,張炳煌先生完全同意,並表示:“我研究開發‘e 並不是為了製作書畫作品的 工具。在現代這個高度化、效率化的時代,如果書法界僅堅持百年、千年前的方法 論,下一代將不再關注,書法將不可避免地衰退。因此,‘e 的初衷是降低年輕人參 與書法的門檻,加快進步速度,降低難度,提高理解度。為此,臺灣最近也在積極舉 辦 e 筆作品比賽,並計畫開始免費分發‘e 應用程式。他還強調:“我希望在這個時 代能增加書法愛好者,特別是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上書法,這正是‘e 開發的願望和目 的。

在座談會的討論中,教育界人士提出了許多具體問題,如是否可以用於硬筆指導在學校教育中如何應用如何獲取 iOS 最新版本的‘e 應用等。對此,張炳煌先 生詳細回答道:“目前的應用程式在臺灣的教育現場還未完全適用於硬筆指導,但作為 書體練習和臨摹學習的工具,已在臺灣和大陸迅速普及。未來‘e 應用程式將在日本 也能免費下載,但考慮到惡意協力廠商的存在,版權不會放棄。

鑒於座談會上的討論和高漲的興趣,美術新聞社決定儘快成立由日本國內教育界人 士、學者和研究者等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的專家會議,著手完善和完成適用於教育現場 的“e 日本版本,並積極推動其應用。

日本的書道人口在 30 年前的五分之一,這一情況作為深有關係的媒體不能無動於衷。30 年前日本人口為 1 2500 萬人,現在為12400萬人,人口減少約 1%,但 書道人口為何減少如此之多,令人不解。書法界依然保持高水準的活動,學校教育也 不遜色於過去。因此,似乎只能解釋為時代的變化。然而,學校的書寫和書法課程是 否仍像 30 年前、50 年前那樣用筆、紙和墨進行,恐怕並非如此。

有趣的是,根據文科省 2019 年提出的“GIGA 學校構想,到 2021 年,小學和中學的 IT 終端普及率分別達到 96.2%96.5%。這意味著,張炳煌先生的“e 在日本教育現 場的引入基礎設施已經完備。